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国中药杂志》 > 2014年第20期
编号:12639311
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研究进展(4)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4年10月15日 中国中药杂志 2014年第20期
     2.2.3 其他方面 制剂因素中包装材料及生产过程洁净度不合格,也易导致中药注射剂中引入异物、纤维等未滤除的物质,静脉注射时会引起刺激性炎症、微血管堵塞等炎症[13]

    2.3 调剂使用过程因素

    2.3.1 输液剂基质(溶媒)因素 中药注射剂的组成复杂,某些成分的稳定性相对也差,溶于输液基质时易出现浑浊,产生微粒等现象,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,在输液时应该按照药物的理化特点来选择溶媒的种类[68]。目前临床常用的溶媒有5%,10%葡萄糖溶液,0.9%氯化钠溶液等。氯化钠是一种无机盐,为极性较强的电解质,易由注射剂溶液pH变化或发生离子作用和盐析作用等引发不良反应[69]。有些中药注射剂如参麦、复方丹参、华蟾素等pH为4~6.5,偏酸性,与0.9%氯化钠配伍后会产生不溶性微粒易引起不良反应,建议使用5%或10%的葡萄糖溶液稀释后注射[70]。银杏达莫注射液、注射用香菇多糖、艾迪注射液的说明书上推荐使用0.9%氯化钠溶液或5%,10%葡萄糖溶液为溶媒[71]。但有研究显示,这3种药物以氯化钠为溶媒时会产生大于10 μm和25 μm的微粒 ......
上一页1 2 3 4 5 6 7 8 9 10下一页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,全文长 4677 字符